论认证认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消除市场失灵、维护市场稳定的作用

2016-03-28 11:14:00  来源:   浏览总数:1786

        论认证认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消除市场失灵、维护市场稳定的作用

                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陈旭东

  我国的认证认可制度从一开始就是按照国际规则建立起来的。但是这项工作起步于计划经济年代,发展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时期。在这种背景下,政府部门、企业和各类组织在思想观念、管理体制、工作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许多不适应市场经济规则,不符合国际规则的问题;对认证认可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深刻认识还尚不足,这为我们开展认证认可工作增加了难度,造成了不小的阻力。本文尝试通过应用经济学的原理分析市场及其导致失灵的原因,来探讨认证认可在消除市场失灵和稳定市场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以让我们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认证认可工作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资源的配置

  我国自上世纪四十年代建国以来,走过了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在每一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如何促进社会资源配置优化都是政府考虑经济发展工作的基本出发点。经济学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即稀缺原则(或称无免费午餐原则)—尽管人类有无限的需要和欲望,可供使用的资源却是有限的。资源配置有狭义资源最优配置和广义资源最优配置之分;狭义资源最优配置是指以有限的资源(生产要素)尽可能生产出更多的符合人们偏好的产品和服务;同时顾及效率问题(3W问题),即生产什么(what),如何生产(how),为谁生产(who);在此不考虑人们收分配的公平及宏观经济的稳定。广义资源最优配置包括三项内容(即评价社会经济活动的三条基本原则):效率,公平,稳定。 

  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Pareto)首先提出了生产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即效率的衡量标准:帕累托最优(Pareto Efficiency)—指资源配置(经济运行)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要使一部分人处境改变必须以另一部分人的处境恶化为条件。

  从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来看,资源配置的方式无外包括以下几种:首先是习惯性配置,社会经济活动中长期形成并被共同接受和普遍遵守的惯例(如:长子继承、手艺人传媳不传女等);再次是命令式配置,由政府或掌权者对所有生产和分配作出决策(如:封建王朝、集权经济);最后是市场配置,由价格竞争(完全竞争)来决定生产、分配和消费;当代经济学的奠基人,《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作者-亚当•斯密(Adam Smith)用“看不见的手”的自由市场理论,对此做了精辟的分析,而构成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石。市场配置可由三种形式产生:消费者的选票(货币)决定生产什么;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决定如何生产;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等的提供决定为谁生产。

竞争机制与市场失灵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下,最优配置可以通过“看不见的手”自动达成,即价格本身能够真实地反映了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偏好,从而使整个经济系统自动地达到经济效率(帕累托最优);所谓的完全竞争市场是指: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实现完全竞争的条件由面几条构成:1、市场上有许多生产者与消费者;2、产品是同质的;3、资源完全自由流动;4、市场信息是畅通的。

  然而,现实中,市场价格并不一定反映了边际社会收益和成本,市场赢利不一定反映尽社会收益,从而造成资源配置的无效率。另一方面,在现实中,构成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也不可能同时存在,往往是多种市场结构同时并存的。由此市场会产生失灵,主要表现是:1、竞争失效:产品非同质、规模经济、自然垄断、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阻碍市场的自由进出入; 2、公共产品;3、经济外部性:成本外溢(如污染);收益外溢(如教育);4、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失衡;5、信息不对称。

三、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

  上述的市场失灵存在于市场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对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影响是多方面的;靠市场本身,或那支“看不见的手”是无法消除的。在本文我们主要讨论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及产生的影响。

我们一直假设所有当事人具有对所交换或生产的商品以及相关市场的完全信息。在一般的产品市场或者说在市场高度发达的经济中,这样假设或许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对于一些特殊的市场、特殊的经济中,这样的假设就太牵强了。如发展中国家或转型经济国家,在一些特殊的市场,如生产、医疗服务业、保险业,或者检测、校准等市场中,信息不完整(imperfection)或信息不对称(asymmetry)是这些市场的基本特点。

信息不完整(imperfection information)是指市场的一方或另一方没有掌握到应该掌握的信息。

  信息不对称(asymmetry information)是指市场交易的双方,其中一方比另一方掌握更多的信息。这是相比较而言的。通常情况下,这两个概念是混合使用的。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碰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如:企业对自身管理和产品质量的情况要比用户清楚;实验室对标准、规程的情况了解要比客户深入得多;一个医生对其医疗服务质量的了解比患者要多得多;买保险的人对自己的风险的认识比保险公司要准确得多;还有银行与贷款企业之间、政府与国有企业经理间、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等等。

信息不对称是如何影响市场运作?我们首先讨论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方面的问题:

  逆向选择也叫隐瞒信息(hidden information):其肇因是信息不对称。交易的一方具有完整的信息,而另一方则没有。造成信息不对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交易各方所处的位置不同、经验不同、时间不同等。我们以一个雨伞交易市场为例来进行讨论:

  现在考察卖主在生产时具有选择其产品的质量或价值的情况。如两种雨伞:优质雨伞与劣质雨伞;再假设优质雨伞的生产成本是11元,劣质雨伞的生产成本是10元。假设买主认为优质雨伞的价值是14元,劣质雨伞的价值是8元。在购买雨伞之前买主不能辨别雨伞的质量(即买主与卖主的信息是不对称的)。问题:卖主将会生产和出售哪一种类型的雨伞呢?

  如果每个卖主只生产优质雨伞,这时买主愿意支付的价格是14元,每把雨伞给卖主带来的利润是14-11=3元。但是,这个时候卖主可以生产劣质雨伞,如果买主仍然付14元一把雨伞的话,卖主的利润增加了:14-10=4元。因此,只有优质雨伞的市场不是一个均衡的市场(卖主有意愿提供劣质雨伞)。

  那么,只有劣质雨伞的市场是一个均衡的市场吗?当然也不会。因为,如果买主知道所有的雨伞都是劣质品,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是8元,而劣质雨伞的生产成本是10元,卖主多卖一把雨伞损失2元。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不存在只交换一种雨伞的市场均衡。那么,存在两种雨伞的市场均衡是什么呢?

假设买卖双方的总量为1;一部分的卖主(q)生产优质雨伞,一部分的卖主(1-q)生产劣质雨伞。

买主对雨伞的预期价值是:

     EV=14 q+8(1- q)=8+6 q

优质雨伞的卖主要求:

     EV=8+6 q≥11         q≥1/2

  因此,至少得有一半以上的卖主生产优质雨伞时,才存在市场均衡。但是,生产优质雨伞的卖主总是可以通过生产劣质雨伞来获利。如果所有卖主都这么想,优质雨伞的生产将会减少到零,这时买主只愿意接受每把雨伞8元的价格。

  结果是是整个市场不存在任何均衡。逆向选择摧毁了整个市场。

四、市场信号

  逆向选择是信息不足的一个结果,最终导致了整个市场的崩溃。如果买方能够区分不同产品质量之优劣,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其中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方法是,优质雨伞的卖主可以通过发布特定市场信号(market signaling)来显示他们的产品是优质品。这里的关键是市场信号的可信度(credibility),“王婆卖瓜“式的吆喝很难取得顾客的信任。

通常情况下,可信的市场信号是由信息较充分的一方(同时也是拥有优质产品的一方)通过采取昂贵的具体行动来传递的,并且这样的行动别人不易模仿。可信的市场信号包括:熟客推荐、质量担保,专业证书、认证认可等。

五、认证认可发挥的作用

  由于认证是由第三方机构依据国际统一标准规定与要求,利用证书或者标志及监督等形式,来证明并保持评价需要发出信息方符合性的活动;而认可是对进入认证领域的各类机构和从业人员的能力和资格(同样也是需要发出信息方)予以评审和正式承认。因此认证认可作为一种公正、有效、可信度高的市场信号发射模式,受到产品生产企业,服务行业(包括检测/校准实验室)、各类机构和人员的高度评价;是国际上通行的提高产品、服务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合格评审活动。

  通过认证认可制度的推行,使管理制度先进、产品质量有保证的企业和产品得到社会和消费者的认同。同时通过这种可信度高的市场信号发射模式,提供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自由流通和市场调控不可或缺的产品安全信息;避免逆向选择行为的产生,消除信息不对称,规范市场行为,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公众利益,从一个方面消除了市场的失灵,维护了市场的稳定。加强认证认可工作,成为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认证认可制度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从最初开展产品认证制度起着眼于与国际接轨,并按认证认可国际准则的要求开展评定活动。三十多年来我国的认证认可制度已完全融入到国际认证认可体系之中,在世界认证认可大家庭中获得了一席之地。概而言之。我国的认证认可涵盖了产品质量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职业道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食品卫生管理体系认证、实验室认可(认证)、认证机构和检验机构认可以及人员注册等众多领域。是企业和组织机构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竞争力的可靠方式,是国家从源头上确保产品质量安全、规范市场行为、指导消费、保护环境、保护人民生命健康、促进对外贸易的战略性选择,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2004年9月3日,国务院以第390号令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体现了国家对认证认可工作和重视,是认证认可事业发展的里程碑。


四川省认证认可协会